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:中华民国八年造“壹圓”袁大头

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4-07-01 90 0

中华民国八年造“壹圓”袁大头

银币是用机械制造的银质钱币,在海南俗称“光银”、“光洋”。始铸于十五世纪的欧洲,明代万历年间流入中国。清道光年间在台湾始有仿铸,光绪初年在广东开铸“龙洋”,各省随后纷纷仿造。宣统二年,颁布了《币制则例》,划定银元为本位币,成为法定钱币。据海南珍藏界有关人士提供的资料,银币在我国可分为明清、北洋军阀、民国、中华苏维埃时期等四大类。其中,以晚清时期和民国时期刊行的银币品种和存世量为多。

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:中华民国八年造“壹圓”袁大头

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,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,严谨点说叫“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”。其正面图案的中间为袁世凯戎装左侧面像,背面图案均是两株交叉的稻穗,中央为“壹圆”“中圆”“贰角”“壹角”字样。该币的外环主要是直齿边,还铸有少量工字边和花齿边。

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:中华民国八年造“壹圓”袁大头

清朝灭亡之后,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。北洋政府鉴于当时铸币、纸币十分复杂,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,规格不一,流通混乱,折算繁琐,民众积怨,同时也想借助货币改制以解决军费问题,便决定铸发国币。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,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,“袁大头”由此而来。

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:中华民国八年造“壹圓”袁大头

展开全文

1914年2月7日,袁世凯以大总统令形式公布了《国币条例》及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》,其主要内容是规定钱币的铸造发行权归民国政府所有,原先的各个官局所铸造发行的1元银元,由民国政府兑换并改铸,在一点的时期内,承认它们的价值等同于国币1元的价值。国币中的主币是1元银元,其重量是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,材质是银占89%,铜占10%,锡占1%,一枚成品银元的重量是7钱2分。规定国币种类有银币4种(壹圆、中圆、贰角、壹角)、镍币一种(五分)、铜币五种(二分、一分、五厘、二厘、一厘)。正面镌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,背面铸嘉禾纹饰与币值。《国币条例》公布同年先在天津造币厂铸造“袁大头”壹圆银币,后在南京、广东、武昌等造币厂陆续铸造。

因袁大头壹圆银币币型划一,成色、重量有严格规定,很快受到了社会认同和接受,在国内金融市场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龙洋,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。因此,它在我国的钱币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收藏价值不言而喻。

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:中华民国八年造“壹圓”袁大头

艺术点评:

此银币正面袁世凯侧面像,头像上方环“中华民国八年造”字样表示铸造年份。背面均是铸两条嘉禾纹饰,左右交互,下系结带,嘉禾纹清晰细腻,粗细分明,纹路清晰可见,层次感强,中央有币值“壹圆”字样。钱币包浆自然浑厚,雕工精美,字体、人像及嘉禾图案都很精致。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艺术欣赏价值!

以上全部内容为平台主观观点摘录或原创文化广告包装,不代表任何藏品实际价值与真伪鉴定,藏友自行看待与区分

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:中华民国八年造“壹圓”袁大头

评论